中国粮食储备够吃几年(中国粮食产量)

1、中国粮食产量

从库存看,我国粮食库存充足,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从价格看,2022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小麦、玉米价格月度同比涨幅最高达到74%和36%,5月份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而我国小麦、玉米价格虽有所上升,但走势较为平缓,走出了与国际粮价飙升完全不同的行情;成品粮零售价格更为稳定,2022年36个大中城市大米零售价比上年下降1%,面粉零售价比上年上升3%。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世界走向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俄乌战争已进行一周年,这是伊拉克战争后规模最大的常规战争之一,俄罗斯和西方彻底走向对立。此外,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开始主要将矛头对准中国,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上,针对中国大陆采取越来越多的敌对手段,不限于经济制裁、科技制裁、挑动南海、台海问题等,印度也在西方的怂恿拉拢下对于中国虎视眈眈。

因此有观点分析,战争距离我们是愈发临近,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日本和美国加强军备建设针对大陆,韩国也开始针对台海问题插手干预,美国也在指使菲律宾在南海地区搞事,所以针对这些宵小之辈不得不防,他们对于中国一系列的敌对行动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发生。

2、世界三大粮食出口国是哪三个

在这一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表示,他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确保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他明确表示国家的18亿亩红线并未得到严格验证,“土地废置和荒芜比比皆是”,他要求国家重视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调查。而其中的18亿亩红线,是指06年国家统计局与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的数据,要想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则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所以确保18亿亩红线是底线,保住红线,就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此外,陈众议代表还建议解放军和地方研制新式的压缩饼干,民众也要大量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即使未来不发生大规模战争、且疫情得到有效抑制,研制和存储压缩干粮,对于应对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和各种次生灾害引发的饥荒,也有积极效果。有分析认为这是未雨绸缪,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隐患。人大代表陈众议考虑到军队和普通民众都要制作储存压缩干粮,可能是想到一旦爆发战争,中国的粮食供给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若有数量充足的压缩干粮,便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理需求,有粮食吃才能人心方定。

毕竟现在压缩干粮在中国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食物了,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这款食物相比一般需要烹饪蒸煮的粮食,便于食用,开袋即食,而且不需要冷藏或冷冻,压缩干粮采用了真空密封包装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使其能够长期储存。压缩干粮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满足人的营养需求,饱腹感强。

3、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几

不过目前以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分析,目前我国并没有全面制作压缩干粮储存的需求,若爆发战争,也不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首先,西方再强也不可能派兵到中国本土上为非作歹,以解放军目前的整体实力而言,虽说不是世界第一,但是在家门口这块,如果美日或者是印度要想和解放军进行正面较量,那么都将是必败的下场,战火对于中国本土的影响是甚微的。

其次,可能有人疑问,万一敌对势力卡住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粮食怎么办?这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虽然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中国的粮食需求一直在相应地增长,不过这个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促成的。而对于农业这块我国的发展原则就是自力更生,食物上面马虎不得,这几年的文件中更是反复强调18亿亩红线的重要性。国家也一直在发展农业,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种植方式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如杂交水稻等,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结合目前世界形势,有的猜测因俄乌战争持续或引发粮食危机;有的担心甲流可能又要引发封控;也有的害怕三战波及台海……

4、家庭如何储备三年粮食

其实大家过于风声鹤唳了,近期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加上天灾人祸,自媒体的乱象又放大了人们的个人焦虑。个人分析这只是有关单位正常日常工作会议的一项议程,是今年日常工作议案而已。为什么这么说?来看具体报道内容:

2月28日召开的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市粮食局部署了2023年粮食和物资储备重点工作。今年,市、区两级政府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要全部落实到位,鼓励有条件的区增加成品粮储备,提升应急加工能力,提高粮食应急保障水平。

先分析发通知单位和通知背景,北京市粮食局在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下发的通知。

5、中国十大粮仓

粮食局是干什么的?就是负责粮食存储安全,负责调配粮食流通,以保障粮食供应的单位。那北京市粮食局年初相关会议围绕一年的粮食储备管理开会,强调粮食储备重要性,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只是他们日常工作内容而已。

而且,通知的对象也是北京各区的相关负责部门,还只是“鼓励有条件的区增加成品粮储备”,通知针对不是普通公民,更没有动员全城,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通知虽然明确提出了“提升应急加工能力”,也不无需过度担忧,防患于未然几乎是每个单位注意的风险意识,平时都需要配备一些应急方案,粮食部门更是如此。保障粮食供应本就是粮食部门的日常工作,不管发生封控、自然灾害等各种应急状况下,他们需保障百姓食品供应安全。他们开个例会不谈粮食储备谈啥?就像防火用的灭火器,日常就在那里,咱小老百姓也不用天天担心火灾发生啊。

6、粮食储备

如果还不放心,大家可以搜索一下,这通知年年有,而且内容基本大同小异。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储备本就是粮食局日常工作。我看到还有人问为什么单单是北京?这是北京市粮食,非全国的粮食总局,当然它只能负责发北京市的通知。全国各地地方粮食局同样每年都有相类似的安排。

没有想到,粮食部门的一项正常工作忽然被人解读成各种版本危机,估计粮食局也有点懵吧。这也难怪,信息爆炸的时代,加个自媒体盛行,特别容易引发蝴蝶效应,一点小小的风声,经层层传播、放大,极容易引发海啸般的效果。

7、粮食储备粮

普通百姓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识别真伪,避免过度焦虑呢?一招致胜,多听官方信息,具体分析内容细则。再说,即使真的可能发生什么紧急状况,恐慌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更不要盲目囤积物资,一是造成物价混乱,二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像上次封控,好多人家里的药大概还有不少吧?

在上个世纪中期,焦柳线开始着手修建,在建机修车间时,一座古代遗址被发现,当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掘开遗迹的泥土时,在地下沉睡千年的含嘉仓终于重见天日。

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差不多有60多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含嘉仓有多达上百个粮窖,均口大底小,呈圆缸形。其中口径最大的是18米,最深的是12米,将近四层楼高。粮食的储量也十分惊人,在《贞观政要》中有“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之语,充分反映了粮窖的规模之大。

8、中国粮食产量各省排名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粮食的存储了。古代中国历朝均重视修建储粮的粮仓,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隋唐时期的“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隋唐两朝都定都长安,但是长安位于关中地区,交通不便,且土地并不适合粮食种植,粮食的运转和存储就成了事关国家政权稳定的重大问题。在灾荒之年,首都君臣还要到洛阳“就食”,也就是前往洛阳用餐和处理政务。于是隋炀帝决定修建东都洛阳,并以东都为中心,在一些旧有河道的基础上,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东都为中心,南起余杭,北抵燕京(北京),全长4000余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奔流在华北平原之上,通达中国自北向南的五大水系,成了自隋以后历朝历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直到如今大运河已经运转了千年之久。

交通运输的问题解决了,储粮问题就摆在了统治者的眼前,而在洛阳修建粮仓其实早有先例。从三代时期周公摄政,在洛邑兴建“王城”,洛阳就以“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史记·周本纪》)的地理优势,成为当时官方粮仓建设的首要选择。

9、中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于是含嘉仓的修建应运而生。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含嘉仓与东都洛阳的兴建同步进行。整个粮仓的建造工程十分浩大,其南北长700多米,东西宽600多米,四周有城墙和城门,内部有十字形道路,由仓窖区、生活管理区和漕运码头区等组成。在这个仓城的东南角就是漕运码头,与运河和洛河相通。在经历了10多年的努力后,含嘉仓终于建成。

但含嘉仓修建完成之初并未用作粮仓。除了含嘉仓外,隋炀帝还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在洛阳城外修建了回洛仓供给城内粮食。那么为何最终城外的回洛仓被废弃,而修建在城内的含嘉仓在之后长期作为隋唐时期重要的粮食储备重地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隋炀帝统治后期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就是由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军一路打到洛阳城外,占据了城外储粮的回洛仓,不仅导致城内粮食短缺,起义军还借助回洛仓内的粮食大量招募成员,而洛阳也终因严重乏粮而被攻破。于是,后世李世民深刻认识到粮仓修建于城外的弊端,为了避免重蹈隋的覆辙,转而将储粮的重心转为城内的含嘉仓。

10、中国粮食产量多少亿斤

含嘉仓作为唐朝全国粮食仓储的重心,不仅供给着洛阳城内的居民生活,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南北地区漕运的运转枢纽。《文献通考》云: “诸色仓粮总千二百六十五万六千六百二十石……含嘉仓五百八十三万三千四百石……”也就是说,粮食的储量极大。到了唐朝玄宗天宝年间,含嘉仓的储粮占了全国仓储的近半数,足以体现含嘉仓的重要地位。

含嘉仓的发现,缘自上世纪60年代焦枝铁路的兴建。当人们挖开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上的泥土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还保存着大量的粮食。考古人员对这个粮窖进行了整体丈量,还使用了专门的仪器对粮仓内的粮食进行检测,发现里面的粮食除了部分碳化发黑之外,其余与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粮食并无二样。

于是,考古工作人员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些千年前的粮种是不是可以重新发芽呢?